201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日期:2018-01-15 15:30:00

A+ A-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在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18年1月15日)
 
      这次会议是在中医药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2017年工作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也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刚才,李斌主任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落实。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7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既定任务,中医药振兴发展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一)以实施“一法一纲要”为重点,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更加有力。我们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展中医药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树牢“四个意识”的重要体现。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座谈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仅省级层面开展的培训就达80多次、培训1.8万余人次,中医药法核心要义入心入脑。推进中医药法配套制度建设,《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审议后颁布实施,已有21个省份备案了129个中医诊所。各地加强中医药地方性法规建设,河北率先修订中医药条例并正式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的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机制基本建立,编制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重要规划,实施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推进了《中华医藏》编撰等重点工程,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等重大活动,28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在推进健康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主动作为,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组织234所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407个贫困县的医疗机构,东部64所中医医院对贵州所有中医医院进行帮扶实现全覆盖。
 
      (二)以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为关键,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加突显。我们把参与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的主攻方向。参与26份医改文件的制定,助力医改完成立柱架梁的基本任务。举办医改中医药工作培训班,开展督导推动政策落地,涌现一批鲜活经验。深化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全面破除以药养医(中药饮片除外)的机制,总结推广广东省中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经验,公立中医医院的运行新机制正逐步建立、公益性明显强化、特色优势不断彰显。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修订三级中医类医院评审标准,开展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和中药饮片管理督查。召开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对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作出部署。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6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中医馆,总数超过3万个。截至2017年9月,中医类医院诊疗量为4.38亿人次,占全国医院总诊疗量的17.5%;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为2037.7万人次,占全国医院总出院人数的15.0%。
 
      (三)以促进融合发展为突破,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更加多元。我们把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作为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经国务院同意,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会同12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指导意见。支持社会办中医,制定《中医诊所基本标准》《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截至2017年9月,中医类诊所已达4.58万个。会同国家旅游局遴选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互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持续释放新需求、优化新供给、激发新动能。
 
      (四)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我们把传承创新作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动力。屠呦呦研究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召开2017年全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会议,部署“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强化以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主体的临床科研体系建设,优化重点研究室布局,推进中医药康复科研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增410个普查县。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着力构建临床大宗常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大品种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更加生动。我们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评选表彰30名国医大师和100名全国名中医。启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推进第六批师承以及中医、中药、中医护理等人才项目,中央财政资助培训4700余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联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6所中医药院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医药教育改革成效显现。
 
      (六)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我们把大力推动中医药纳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重要任务。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习近平主席向会议发了贺信,发布《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开创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合作的新模式。中医药列入“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清单,中医药交流合作纳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中匈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实施国际合作专项,支持建立了15个中医药海外中心、21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七)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更加有力。我们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政治保障。积极参与“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布展,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中医药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在中医药系统营造迎接十九大召开的良好氛围。全方位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层层动员部署,抓好学习培训,集中组织宣讲,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上下功夫、在做上见成效,思想信念之魂得到锤炼,尊崇党章之心更加坚定。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视,积极推进整改,全面从严治党的螺丝越拧越紧、责任越压越实。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卫生与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涉及中医药的就有近20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会议审议中医药重要政策文件并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出席中医药重大活动,协调推动中医药工作。可以说,中医药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影响广度前所未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中医药战略地位跃上新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一系列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转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两个专项规划。经初步梳理,五年来中央层面的文件中涉及中医药的有80余份,31个省份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专门文件达110多份,充分表明中医药“五种资源”的定位得到广泛认可,全面融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二)中医药法治建设实现新跨越。我国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开启了依法发展中医药的新征程。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组建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化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中医药监督工作指南》,中医药法治体系初步建立。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以较少的资源总量提供了较多的服务份额,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中央财政投资399亿元支持中医药系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截至2016年,中医类医院达4238所、实有床位87.73万张,分别比2012年增长24.76%、42.97%;中医类医院诊疗量和出院人数分别为5.77亿人次、2556.73万人次,分别比2012年增长27.81%、42.12%;9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3%的乡镇卫生院、83.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与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前相比,分别提高了21.9%、27.8%、31.7%、5.3%,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与养老、旅游、体育、食品、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凸显、潜力持续释放。
 
      (四)中医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领域荣获国家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14类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疗效获得循证依据,完善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病临床科研网络,建立了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新模式,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诊疗规范和中药新药,400余本中医古籍全部完成校注整理出版。对1332个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基本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五)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完善人才褒奖激励机制,评选表彰60名国医大师、100名全国名中医和60名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优化中医药学科结构,推进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实践,中医药特色医学教育模式逐步健全,44所高校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14所中医药院校开展省(部)局共建,建设185个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741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94个中医药重点学科。截至2016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48.16万人,比2012年增长34.98%;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48人,比2012年增长32.32%,人才支撑事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
 
      (六)中医药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中医药科普率达到91.86%。深化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收藏展出中医药文物和展品10万余件。支持创作一批以《本草中国》为代表的精品力作,出版制作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1500余部,中医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七)中医药海外发展书写新篇章。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88个中医药对外合作协议,布局建设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卫生与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亮点。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中国—中东欧卫生部长论坛的重要议题。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颁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参与14个中外自贸区谈判,中医药服务贸易连年增长。中医关怀计划列入惠侨工程,走进11个国家,惠及万余侨胞。
 
      (八)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气象。全系统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践行“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深入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屠呦呦同志学习活动,宗旨意识得到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改文风、转会风、抓调研、盯节点等一件件事情做起,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有力推进巡视整改,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努力营造中医药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年来,我们从政治上认识中医药、从大势上谋划中医药、从大局上推进中医药,把握“五种资源”定位,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探索医改“中国方案”、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发掘自主创新潜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显示度明显提升。这五年,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出台、实践创新发展的五年,是深度融入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激发活力的五年,是发展提速加力、能力大幅提升、优势不断彰显的五年,是人民获得感和行业自豪感显著增强的五年,是中医药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等单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是中医药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走过砥砺奋进的五年,我们深深感到,中医药事业之所以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是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英明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推进。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坚持服务服从大局,把准中医药工作的方向定位,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自觉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事业公益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强化问题导向,坚持试点先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三观互动”的工作机制,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抓落实;必须始终坚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难得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破解发展难题中砥砺前行;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地担当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始终保持赶考姿态,锻造自我革新的品格,夯实勇往直前的底气,形成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这些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点部署,就是“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中医药领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工作实践相结合,把中医药放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紧紧围绕怎么看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么发展中医药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中医药工作最直接、最管用的行动指南,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强烈的使命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科学的辩证思维、长远的战略考量,提出了一系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一是鲜明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总体任务,强调要切实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二是高度肯定了中医药蕴含的道德规范,指出我国传统医学历来强调救死扶伤、道济天下的医德。三是精准划定了中医药所处的时代坐标,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四是深刻论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强调中医药副作用小、疗效好,要在全民医保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古为今用,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五是精辟阐明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的辩证关系,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促进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融合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这些新思想,既从历史进程中把握发展趋势,又从现实逻辑中确定历史方位,还从时空角度明确方向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回答了事关中医药发展最紧要、最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中医药,深刻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强调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彰显了深沉的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医药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回答了一系列事关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
 
      三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鲜明的实践导向,既部署了任务,又明确了举措。一是在传承发展方面,强调既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也要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二是在保障发展方面,强调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三是在海外发展方面,强调传统医学是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中方愿同各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各国人民健康服务;提出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倡导世界卫生组织为促进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这些新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振兴发展中医药指明了方向。充分表明我们党不仅有信心、有能力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国的医学宝库,而且有信心、有能力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中医药造福人类健康。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和谋划中医药工作,更加全方位地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五种资源”潜力和活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医药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找准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症结,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策略、新举措,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为最高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保障。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瞄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用劲发力,协同推动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位有为,把握总要求,找准着力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亿万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中医药改革,着眼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把握中医药发挥“三个作用”、推进“四个建立健全”等重点改革任务,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改革试点,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中医药传承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宝库精华传承挖掘不足,科技创新引领不强,与事业发展要求和社会各方期待还不相适应;二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与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服务业态模式还不相适应;三是服务提供还不均衡,结构不均衡、区域不均衡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还不相适应;四是治理体系还不健全,治理能力尤其是抓落实的能力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注重量向更加注重质转变,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四、扎实落实今年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深化中医药改革,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中医药工作要坚持正确方法论,既保持战略定力的“稳”,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又要在求进上奋发有为,把握好工作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度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近期与远期、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既不盲目冒进也不裹足不前,既不求稳守成也不急功近利,坚持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18年的中医药工作要点已印发会议讨论,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
 
      第一,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这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纲领和旗帜。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准确把握基本观点、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核心地位的政治自觉,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的思想自觉,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事业发展的行动自觉。
 
      二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把中医药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巩固发展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工作的良好局面。要用好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这个重要平台,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凝聚起来。
 
      三要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中医药的发展战略。要对照“两步走”战略安排,完善中医药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路径,推动中医药事业踏上新征程。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在此基础上,从2020年到2035年,中医药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本世纪中叶,中医药全面振兴,人人享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在持续统筹推进上下功夫,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一法一纲要”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战略部署,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双驱动。要继续贯彻实施好中医药法。既要抓配套制度建设不松劲,扎实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师承教育制度、经典名方目录及注册等法规政策制定,尽快形成支撑中医药法落地的制度体系。又要抓法的贯彻实施不畏难,诊所备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等法规,各地要切实抓紧落实到位。要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想得多一点,把措施做得细一点,把监督跟得紧一点,确保法律法规有力有序有效实施。要强化法治思维,坚持放管结合,运用法治手段,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监督管理体系,依法发展中医药。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抓紧推进中医药地方性法规建设,既要与上位法保持一致,更要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可操作性,不能搞成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
 
      要继续贯彻实施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战略规划纲要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相继制定了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科学的协同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合力攻坚克难,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落到实处。要统筹近期、中期、长期的阶段任务,把战略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分解为年度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有基础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并做好年度实施监测,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已经启动实施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岐黄工程等要抓好深耕细作,尽快产出成果。尚未启动的工程,要尽快动起来,画好施工图,制定好目标,落实好经费,设计好路径,取得好成效。
 
      第三,在激发发展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深化中医药改革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但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锲而不舍推进中医药各领域改革。
 
      一要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要推动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不断增强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服务体系建设中,要落实中医药法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有关要求,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力争每个县至少有1个公立的中医类医院,建立功能布局合理、满足人民需要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注意总结中医医联体建设经验,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推动区域内中医医疗资源有序流动、有效共享。研究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包,深化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机制。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章程制定,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建立鼓励中医药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中医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促进中医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扩大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的要求,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励机制。在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实施新修订的100个中医临床路径,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中,巩固药品购销“两票制”,落实改革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挤掉虚高的水分,强化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让老百姓看中医更安全、更有获得感。在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中,要参与制定《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思路和举措,并抓好组织实施。对各地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中的探索,只要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只要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激励改。
 
      二要深化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确保原创思维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要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培育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聚焦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的提高来布局和优化。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协调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加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学术传承与产权保护双提升。坚持互学互鉴、开放包容,实施好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吸收融合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实现突破。实施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标准化等重大项目,既摸清中药材这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资源的家底,又促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实现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相统一。
 
      三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食品、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化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引导社会办中医连锁化、规模化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必然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在这方面社会力量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满腔热情大力支持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要探索包容有效审慎的监管模式。对借中医之名行损中医之实、危害人民健康的违法行为,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四要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最核心最关键还要靠人才。要把中医药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全面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好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发挥领军人才的“头雁效应”。各地要统筹做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中药优势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医护理骨干、中医药行业会计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实施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把人才队伍的中坚群体培养好建设好。要促进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队伍。要坚持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挥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中医药院校办出中医药特色、展示中医药风格、形成中医药气派,创新中医药模式。稳妥推进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制定《少数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开考标准》,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执业医师准入制度。
 
      五要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实践及经验,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聚焦找出来、用起来、活起来,让藏在古籍、用在临床、融入生活、散在民间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更好地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转化为可学的知识和可及的服务。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完善传播体系,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平台,推出精品力作,努力把中医药的历史、文化、作用说清楚讲明白,不虚化不神化,引导人民群众理性认识、科学使用。
 
      六要健全中医药“走出去”行稳致远的机制。中医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要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幅“写意图”,通过实施国际合作专项等重点项目,画成“工笔画”,尤其要优化中医药海外中心布局,健全运行机制,让每个中心运营可持续、发展有保障、影响有提升。要顺应主场外交的新要求,举办好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把中医药打造为中外合作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品牌和民心工程,增强中医药国际影响,展示中华文明魅力。
 
      第四,在建高地筑网底拓空间促协调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决定中医药地位的,归根到底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一要建高地。“疗效”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离开这个核心要求。要建优扶强110个中医医疗和科研高地,布局建设一批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二要筑网底。强基层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的重点。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夯实了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我们要继续扭住“十三五”行动计划这个关键,开展中期督导,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从广覆盖转向强能力,从数量增长转向提高质量,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换挡升级,补齐基层服务这块短板,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
 
      三要拓空间。要适应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强化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项目建设,努力做到数据共享、数据融合、流程优化、模式创新、管理智能,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让百姓看中医少跑腿、更方便。
 
      四要促协调。要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要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举措,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少数民族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和融入脱贫攻坚、区域协调、乡村振兴、兴边富农等重大战略中加快发展;要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参与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在精准扶贫中担当有为;要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走出中医药协同发展的新路子;要着眼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找准中医药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缩小中医药发展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
 
      第五,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尊崇党章、模范践行党章、忠诚捍卫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增强八种本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加强中医药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善于抓改革促发展、善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善于谋事干事成事,真正成为推动事业发展政治强业务精的行家里手。
 
      三要全面从严治党。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时效性,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决反对“四风”,重点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九不准”的规定,大力弘扬“大医精诚”传统美德。
 
      同志们,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健康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