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圆桌丨迎战略机遇期,中医药接下来如何发展?

日期:2016-12-04 09:36:00

A+ A-
圆桌丨迎战略机遇期,中医药接下来如何发展?

来源:瞭望新媒体
 
      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从中药材种植、流通、加工到养生、治未病、治已病和康复等中医药全产业链各环节,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重构?

      在2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中国中药协会与康美药业联合主办的“2016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各方的观点或可参考。
 
\

      中医药发展现状如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中医药发展进入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人民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日益明显。

      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提供医疗服务向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服务链的方向发展。

      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

      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保健为中心发展。

      从服务产品看,中医药养生产品,小型保健医疗设备等越来越多的被家庭应用。

      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式开发和利用中医药,这对国内中医药发展也形成了倒逼势态。

      康美药业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中医药企业与互联网融合

      越来越多传统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资本机构不断融合,共同推进供给侧改革

      中德证券投资总监高立金:医药品行业并购多

      从医药公司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我印象当中,从2001年以来,2013年到2015年这期间,并购重组的TMT、信息科技非常多,医药行业一直排在前三位,不管是数量、规模在整个行业当中增速是最快的。

      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因素,中国很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同质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特别是民族中医药的产品没有发展出来,并购的资本市场的活动,挖掘这样的产品,把优势互补的机会能更好的反映出来。

      中医及中医药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中医并没有真正的医学主体地位

      中医药作为我们国家主体医学,在《宪法》里面明确表示中西药并重,几十年来,我们行业内认为,它没有真正的主体医学地位,也没有真正发挥主体医学的作用。

      中医药之所以不能融入百姓生活,不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首先是它没有文化土壤,缺乏文化氛围。……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接受,不理解,抵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面,要传播中医药,要让人人都接受中医药是不可能的。

      其次,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但是我们选择健康的方式,选择保障健康的方式却是盲目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打着中医的招牌招摇撞骗,损坏中医的名誉。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郭崇慧:传统中医药产业链缺陷

      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链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中医药产业链呈单链线式结构;
      第二,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失衡;
      第三,各产业环节技术创新能力偏弱;
      第四,产业链整体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最开始从农户到商户,主要还是面向第一产业,整个第一产业和信息化融合的程度都是比较低的。
      第五,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对象交易成本比较高,因为这里面信息不对称,在交易的时候会发生比较大的成本;
      第六,产业链中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优质的中药材和道地药材减少。

      这里面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博弈关系:第一个,农户和收购商以及药企之间的博弈;第二,药企和药企之间的博弈;第三,药企、诊所、医院、患者之间的博弈,这个博弈关系,在整个产业链上,因为很多信息不对称,这里面存在机会主义、讨价还价、垄断式的委托代理,这里面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不透明。

      在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链里,中医药的文化传承有几种方式,第一个,传统的师承传播;第二,教育的传承和传播;第三,家族式的传承和传播;第四,文本式传承和传播。我们总结一下,这几种方式,主要还是靠面对面的一些传授,最后再传授给大众,这样传播模式实际上限制了中医药知识传播的范围和广度。

      传统中医药产业链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具有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从而使得中医药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主要是中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以及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地区发展差异。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中医药全产业链特点

      中医药全产业链有什么特点?第一,大部分成员系统都能独立运行;第二,成员系统是独立管理的;第三,这个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其间仅有信息的交互。

      说全产业链构成以后,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终端服务体系,能实现药品的标准化、规格化生产,还能防止信息不对称性,减少低附加值的环节,使收益在各个环节里分配的更合理。系统的系统不断地发展进化,不会停止建设,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一直在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蓝海林:全产业链为何面临这些问题

      全产业链上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同质化、科技含量低和服务方式落后……

      全产业链为什么面临这样突出的问题?在原有的改革和制度安排下,我们的发展主要引入了区域竞争,包括各个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来解决中医药行业做大的问题,但是这个路径经过三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病,它同时造就了国内市场的分割,国内行业结构恶化问题,增加了中医药行业做强的困难,制约了全产业链的现代化。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中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难于大多数行业

      中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难度大于多数行业,首先是因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环境在历史上遭受了破坏,全民和从业人员的自信普遍不足。现在的问题,中医药有一个生存环境的问题,我认为这个生存环境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专门讲到文化自信,其中包括对中医药文化自信问题。

      第二,急功近利影响了对继承和创新的轻重缓急,做出一个区别性的认识和区别对待。现在国家中医药局的领导讲,我们国内的中医药界面临两个倒逼,一个是国内体制外的一些中医药,他们用他们简便的服务,对体制内中医药服务形成倒逼。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国外的中医药倒逼国内的中医药,人家的中医药更传统,更正宗,更讲疗效,形成了两个倒逼,这是中医药界改革的难度。

      还有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观念。没有考虑中医药传统知识贡献和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贡献,他只看见物耗、能耗和科技创新的贡献,他用付费制度来弥补物耗、能耗和创新技术的贡献,但是不重视人的贡献,这是国家付费制度一直到现在没有根本的改变。

      高立金:中医药企业不易的政策因素

      中国做中药企业,特别是做中医药还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个不容易可能跟我们国家的政策有关系,咱们国家的医药管理机构,特别是医管局总是用西药的方式来对你的药做出评价,但是对中医来讲,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看中的是疗效,疗效是第一位的,这对中医药企业特别不公平。

      如何解决中医及中医药产业链困境?

      陈其广:中医药改革如何操作

      第一,要以健康作为产业宗旨,实现产业自身健康和做好健康产业服务,这是两方面,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不但企业自身要健康,同时要做好健康服务。这个问题有待于《中医药法》最后通过,还有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做调整。

      第二,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奉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准则,建设全产业的生产环节。为什么国家科技部门要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科学素养的原因,就是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

      中西药并重,要在产值上、服务占比上搞平等,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我们必然要把一些领域让给西医西药。中医药我建议抓住“四个对子”:

      第一个,服务对象,从年龄上讲侧重于少年儿童包括孕期妇女和老人;

      第二,从病程上来讲,要侧重关注未病和危病,一个是防病,一个是最后有了病以后怎么样把他自然的送走;

      第三,发病率,抓常见病和疑难病;

      第四,从病患的经济条件来讲,我是主张我们抓住高收入和低收入,商业化的个性服务和福利性的社会服务,在这两个之间我们要做好工作,当然我讲这个不是说有的企业做商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取高收入,然后让那些企业专门做低收入人群。像康美药业,有这个能力,你在做好高端个性化医药服务的同时,能够为一些福利性的低收入的人群提供温暖,我觉得这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郭崇慧:“互联网+中医药”带来产业链变革

      互联网+中医药重构产业链发展模式跟传统的区别:围绕着全生命周期,从选种、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到最后的交易,有一条链是沿着物流,还有一个是信息反馈的链路,一条是物质的流动,另一条是信息的流动,在各个环节之间,我们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化来约束各个环节,让他标准成规模发展。同样,依托标准化,我们可以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经营模式。

      全产业链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

      第一个,产业链纵向的深化,智能服务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经营,要建立高度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大型中药材物流窗口中心。

      第二,优化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生产的区位选址及配送路径,协调各产业链物资流通关系发展大健康服务产业。

      同时,还有一个横向的扩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对中医药电商的交流平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依托中医药的电商平台,从线下转到线上,提供公司+基地+科研+农户种植方式,加快建设全国的中药材种植联盟。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单位,研发高效高质量的中医药产品,扩展原有销售渠道,构建中医药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

      中医药全产业链的精炼:第一,压缩产业链的冗余环节,使整个产业更加扁平化,删减附加值小的产业链条,保留高附加值环节。第二,整个资源优势资源,生产优质产品,减少中药材的市场采购,增加基地采购和定点采购,使整个产业链更加紧凑。设立独立的中医药研发中心,生产优质的中医药产品;建设中医药大型的存储仓库;发展多渠道的销售平台,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中医药全产业链呈现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的特征它是闭环的发展模式,刚才有一个图将正向和反向,正向主要是中医药生产流通、销售、服务,加快了中药材市场信息在各个全产业链环节中的传递,比如说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中药材价格指数发布,中药材信息的移动客户端还有微信平台。反向也要把它利用起来,反向的作用主要是中医药信息传递和医药追溯,建立中医药产品的安全追溯体系。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产品的追溯体系,比如说创建电子标签,建立可追溯的信息平台以及条形码等等技术。

      中医药全产业链中的大数据,比如说像中药材价格指数大数据,对这个指数怎么进行分析,实现中药材价格的市场行情监测、整体走势、未来预测、决策支持。关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析,深层次的挖掘用户消费行为模式、健康状况指导、区域病情监测,实现以人的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精准医疗和整体健康,精准医疗可能是面向特定疾病和特定的部位,总体健康就是从整体上保证人的全面健康保健。

      中医药全产业链中个性化的问题,第一,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生产,我们要保证它的品质,所以要建立道地药材的可追溯平台,确保道地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关于中医药专家系统,提升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独特优势。

      关于互联网+中医药也有它的利益主体,这个利益主体由于将来所有的信息进一步透明和公开,所以这里面博弈之间关系更多变成互惠合作,以及契约的设计,包括各种各样,以信任为基础的一些代理模式,上游主要是互惠合作和契约设计;中游涉及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但这个竞争是以信息公开为基础的竞争;下游,主要面对客户,以平等信任和安全为主信息发布的平台。

      简单说一下中医药全产业链中新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模式,这个新型主要是如何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怎么样来传播我们中医药文化?第一,我们要建立中医药的数据资源,这里涉及到中医病例、中医典籍等;第二,在数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挖掘,提炼出中医药的知识库,可能有中医养生、中医疾病和症候等,这些知识最后面向服务的对象,中间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我们有政府、中医药高校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把这些资源进一步开发。知识库也涉及到对中医药专家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前端主要是中医药知识库的构建,后端是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和传播。

      于文明:发展中医药的四点建议

      一是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二是以“疗效”为核心,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三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四是以拓宽“领域”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